9月24日至27日,在我院曹东梅老师的带领下,来自挪威、蒙古、巴基斯坦、老挝和科特迪瓦等5个国家的5名留学生同我校5名中国学生一同前往山东省济宁市参加了2024中外青年孔子文化周活动。
本届中外青年孔子文化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山东省教育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承办。活动以“青年·交流·未来”为主题,以感悟儒家文化、品味中华灿烂文化之美为主线,旨在促进中外青年相知相亲、文明互赏。来自全国26所高校46个国家和地区的176名中外青年相聚齐鲁大地,一同走进孔子故里,礼敬先师,建情中外。


9月25日,中外青年学生以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一齐运动、同览非遗、共品美食。在趣味团建中体验投壶、捶丸、同心鼓等古潮运动,共享一场文化的破冰之旅;在非遗体验项目中实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观赏京剧、尝试书法、实践面塑、品尝糖画、体会国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特色传统美食中回味历史文化,粽子、卷煎、月饼、面点,美食虽小所含文化却大。中外青年学生齐聚一堂,相识、相知、相交;加深了我院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紧接着中外青年学生参观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基地,体验了该校的虚拟仿真、VR、无人机驾驶等职业技能,大家兴趣盎然,沉浸其中。







9月26日,中外青年学生们前往曲阜开启了一场儒家文化研学之旅,礼敬先师、传承文化。跨越千古,实地研学儒家文化,聆听儒家文化的声音,探索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庙大殿,庄重而肃穆的拜师礼饱含了中外青年对圣人的敬畏、对儒学的敬仰。下午,学生们前往邹城共寻孟子足迹,在孟庙孟府对话亚圣,对儒学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在邹城,学生们还参观了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领略到现代智能制造的精密高效、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交相辉映,让中外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道路的辉煌成就正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




9月27日,中外青年学生们参加了“世界青年说·大学生文化交流论坛”,来自9所高校的中外学生代表分享各国文化,畅谈青春共进,共绘文化交融画卷。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为中外青年学生做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主题,宋立林教授生动阐释了儒家文化之精髓、中华文化之核心。在研学之旅的基础上,我校中外学生对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时代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来自巴基斯坦的罗一鸣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实地体验,更对如今中国的现代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来自挪威的丽莎说:“能参与这次活动我感到十分荣幸,亲身走在古木参天、碑碣林立的孔府孔庙,我实地聆听了曾在学校学到的先贤教诲并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悟,我将把这一次活动的所见所学分享给我的朋友们,让大家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来自老挝的翁金珠说:“在这短短三天,我体验到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比如打捶丸、观赏京剧和舞狮表演、体验国画和非遗拓印、尝试制作粽子等,在这些体验中增进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推己及人”的伦理观、“协和万邦”的治理观,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中华文明传承延续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各民族和谐共存、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始终高举文明交流互鉴旗帜,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希望努力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保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发挥好文化赋能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组织好中外青年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以交流促进互学互鉴,于课堂内外丰富学识、拓宽视野,让我校来华留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为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