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加强法学理论与实践融合,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专业建设,我校法学院于5月19日举办了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暨暑期社会调研优秀成果交流会。会议邀请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嘉铭律师,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越律师,我校特聘实务专家、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二级巡视员马天山,城东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三级高级法官马华忠,法学院教授黄涛、副教授尕藏尼玛作为点评专家出席。法学院班子成员、部分师生和党员代表参加。

开幕式上,王嘉铭指出法学教育需培养兼具政治认同、法律信仰、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新时代法治人才,而非仅止于“技术型”法律从业者。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白佩君结合学院实际,强调法学教育需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党建与专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以推动学生能力从知识储备向实践创新转化。
分会场中,10名研究生分别就调研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与谈环节,王嘉铭、马华忠、黄涛认为汇报成果反映出问题意识强、可操作性强、实践感知强等优点,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思维,期待同学们持续强化调研意识和调研立场,深入参与司法大数据挖掘,加强权利意识思考。戴越、马天山、尕藏尼玛认为报告选题聚焦社会热点、契合法治需求,结构逻辑清晰,同时从强化调研方法的科学性、明确样本来源与分析深度、突出法学专业视角、提升建议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闭幕式上,戴越、法学院副院长王刚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戴越高度肯定了本活动的成效,鼓励同学们要理论知识与实务并重,积极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有效衔接,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法治人才。王刚从“高”“实”“广”“专”“精”“情”等方面总结了本次交流会的特点,并从把握转型期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的动向、调研方法、学术研究的主体性、法律职业共同体到法治共同体建设等提出了跨学科研究和多维思考、强化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此次交流会以党建为引领,为法学理论、司法实务及同学们的互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下一步,法学院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组织开展更多高质量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与影响力,为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助力法治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