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生态民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与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民族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参加。

开幕式上,中国生态民族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色音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成俊教授分别致辞。色音表示,生态文明是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学术界有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马成俊指出,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篇章。我校将继续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工作,培养更多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

主旨发言环节,中央民族大学苏发祥教授、西藏大学方江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薛达元教授、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聊城大学曲枫教授与我校才贝教授分别以《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成就及其意义》《西藏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基础》《气候变化与文化生态关系研究》《危险的“附近”:三江源地区牧民遇熊危机叙述的审视》为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解析相关话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和分享。

平行论坛中,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政策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验、理论探索与地方性知识”等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多维度进行了深度交流探讨。
闭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祁进玉作了总结,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关丙胜致闭幕辞。

本次研讨会展示了各领域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见解,对推动学术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