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源流大典》是我校退休教授钱中立老先生及其近百人编纂团队为母校建校70华诞献礼,历时多年完成950万字《汉字源流大典》,一套四册,共收录194个部首的15000余个字头,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大典主要参编者为我校教师,包括胡安良、刘钦民等退休专家。
大典是一部富含学术性与工具性的辞书著作,主要解说汉字形、音、义的起源和流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工具价值:
一、凡例具有规范性。
1.部首,既遵循《说文》又依照《汉字部首表》,确定194部。
2.字头,删去《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极少数人名用字,加上其他较常用字,以及本是古文字的笔画与偏旁,共计15000余个。
3.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与注音字母,异读以《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据。
4释义,依据《说文》及古文字研究成果。如“由”字《说文》失收,众说纷纭,便列出各说。
5书证,均有作者、书名、篇目与卷次。
二、正文具有科学性。
大典创造性地为古文字字形分期。通常以甲、金、古、篆、隶之字形作分期标准并不科学,例如金文在殷、周、秦、汉均有出现。故大典依据所处时代来分为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各期,比较科学。
三、附表具有创造性。汉字有些部首历来没有名称或名称不统一。大典首创《国标部首名称读音检索表》,包容性地兼顾两岸注音。除了使用汉语拼音和注音字母外,还列举古今读音的变化、传统读音在海外的保留与两岸读音的差异。
科学性地释义。例如“东(東)”字,《说文》认为“东,动也,从日在木中”,不确。甲骨文像圆笼形,本义当为竹笼。俗语“圆鼓笼东”“灯笼”急读为“东”,均可证。灯笼色红,遂借指“东方(红)”,又引申向东,故周总理有“掉头东”句。
大典堪为8455线路检测中心对于习总书记“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探索践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建校七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对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主编钱中立教授长期致力于语言文字研究,著有《青海风情》《汉字古今形义大字典》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