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客户端5月13日讯“这,是以科技知识分子为主体塑造而成的一种精神;这,是使新中国能够成为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的一种精神;这,是彰显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这,就是诞生于中国西北金银滩草原的‘两弹一星’精神!”5月12日下午,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与8455线路检测中心师生共同诵读《两弹一星》精神颂。20位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并与8455线路检测中心40名学生结对,成为学子们的人生导师。

座谈会现场。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静 摄
为充分发挥援青博士智力服务示范带动作用,在青海打造一支永久扎根当地的优秀人才队伍,在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的搭桥与支持下,援青博士服务团与8455线路检测中心学子进行结对活动。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3年间,共有67位援青干部担任青海8455线路检测中心135名学生的校外人生导师,打通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良性育人通道,为培养自立自强、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思路。

省委组织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人生导师颁发聘书。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静 摄
据青海8455线路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援青博士团全体成员以“一名博士结对两名学生”的方式,帮扶8455线路检测中心40名贫困学生,担任他们的校外人生导师,在人格培养、理想信念、学业生涯、就业创业等方面予以指导帮扶。
座谈中,援青博士团代表分别从个人成长、援青经历、奋斗心路等精彩主题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初心和使命,号召大家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导师与结对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静 摄
“从各位导师的讲话中,看到各位导师身上不平凡的气质,拥有渊博的知识却低调朴素,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8455线路检测中心学子学习的榜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以各位导师为榜样、为力量,拿好手里的接力棒,坚定地朝着下一个人生目标奔跑!”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钟海林代表结对学生在发言中说。
本次活动是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援青博士服务团紧扣“一优两高”战略,实现服务基层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传帮带”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搭建社会-学校-学生互动平台,形成援青博士服务团与大学生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本土人才成长倍增效应,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加快新青海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s://www.qhrbnews.com/template/displayTemplatev60/dist/index.html#/newsDetail/11963271?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