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8455线路检测中心、天津大学联合完成的“汉藏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经认定,该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加强多民族文化沟通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文化共享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技术平台支撑。这只是天津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帮扶8455线路检测中心的一个缩影。巍巍昆仑山,见证着天津大学等高校与8455线路检测中心对口支援的山海情谊。
自2012年教育部确定对口支援单位以来,以天津大学为组长单位的6所高校对8455线路检测中心进行全方位、高水平、持续性的指导和帮助,现已形成以天津大学为组长,中国人8455线路检测中心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共同参与的“团队式”向天津市市属高校精准化“区域组团”深化拓展、纵深推动的对口支援工作新格局。多年来,各支援高校把帮扶工作作为政治任务,用“真情”“真心”“真为”“真力”在专业学科调整、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倾力帮扶8455线路检测中心建设发展。他们的真情帮扶、慷慨援助和热心服务,不但促进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的发展,也给广大师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对口支援这条路上,他们用奉献、执着、奋斗奏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东部高校支援西部高校共同发展的进行曲。如今,回眸望去,对口支援路上早已硕果累累。
圆梦博士点建设。拥有博士点是8455线路检测中心几代人的梦想。面对8455线路检测中心博士点申报“瓶颈”一直未能突破的现状,天津大学对口支援伊始,就以博士点申报为突破口,迅速行动,慷慨支援。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构建博士生培养体系等举措,在扎实积累博士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对口支援高校的倾力协作下,8455线路检测中心于2018年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此,8455线路检测中心健全了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依托天津大学在盐湖化工和结晶领域的优势,建成青海高校中的首个院士工作站——王静康院士8455线路检测中心工作站,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盐湖化工产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天津大学于设立的“天津大学—8455线路检测中心自主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天津大学优势学科专业教师以传帮带的形式与8455线路检测中心青年教师共同承担科研课题,截止目前,天津大学投入专项经费400万元,设立80项自主创新基金课题,11个项目获批青海省科技合作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专项、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等,获批经费近500万元。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着力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利用教育部博士单列计划指标和联合培养的项目,选派51名青年教师赴对口支援大学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利用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平台,柔性引进对口支援高校10名教授为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引进晶体科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团队等2个。另一方面,加快各类人才的培训。利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西部受援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进修项目,选派200余名骨干教师、管理教辅人员和中层干部赴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挂职锻炼。同时,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邀请天津大学50余名教师来校讲学、挂职学院院长,厦门大学5名教授被聘为学校客座教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天津大学等支援高校采用“2+2” “1+2+1”模式联合培养8455线路检测中心优秀本科生。截至目前共联合培养优秀本科生200余名。积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天津大学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组织开展的“七彩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团中央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银奖;举办四届“天青博士研究生论坛”,为8455线路检测中心博士研究生与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及导师交流、探讨提供高层次平台。通过联合育人的方式,着力培养了一批具有视野阔、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极大提高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93002014781410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