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举行,这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本届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青海省派出民族式摔跤、民族武术、押加、木球、民族健身操、表演项目6支竞技队,共计10名教师和74名运动员参赛。经过两年的充分备战,本次比赛我校共斩获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成为青海省代表团获奖数量最多的单位,也突破了我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最好成绩。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体育局随后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在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三亚市人民政府承办,设竞赛项目18项149个小项,表演项目三大类170个小项,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名各民族优秀运动员共同参与。



民族武术比赛中,来自2022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班的学生张博鸣,不畏强手,沉着应战,比赛首日在男子传统三类拳比赛中勇夺二等奖、取得开门红,为青海代表团获得首个奖项;在25日的比赛中,张博鸣和冶澎两位运动员在男子对练项目比赛中夺得三等奖。民族式摔跤项目比赛中,15名运动员在彝族式摔跤“格”、藏族式摔跤“北嘎”、回族式摔跤“绊跤”、蒙古式摔跤“搏克”、以及朝鲜式摔跤“希日木”五个跤种的个人或团体项目竞赛中,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共斩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9项,在奖牌数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押加项目中,队员们经过5天的努力拼搏,最终夺得押加85公斤级二等奖和61公斤级三等奖,打破我省押加队历届获奖零的突破。木球比赛中,队员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默契的团队配合,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最终荣获团体三等奖。



民族健身操自选套路由我校体育学院教授冯云精心策划,她巧妙地将藏族舞蹈中的卓舞、踢踏、弦子结合武术和体育、艺术等元素与健身操基本步法融为一体,通过原创性的编排与多元文化融合,形成了这一套既有青海民族特色又具现代气息的健身操。民族健身操队凭借前期扎实的训练基础,稳定发挥,获得“自选动作(徒手)”和“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徒手)”的2项三等奖。表演项目中,《拉巴牛·琴韵》由体育学院冯云教授和李梦静老师编导,展现了青海独有的高原风情,项目以极富民族韵味旋律和舞美,给观众带来一场江源儿女欢腾雀跃、其乐融融的视觉与文化盛宴,最终斩获竞技类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除比赛项目外,我校学生参加了青海代表团开幕式30秒驻停表演,用优异的成绩和精彩的表演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通过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了我校各族学生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风貌,也给予了师生更大的信心和拼搏的动力。体育学院将在我校民族体育“特色示范”计划的引领下,进一步建设武术、民族式摔跤、木球、押加、藏棋、民族健身操、锅庄、舞龙舞狮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群,依托“青海省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参赛水平。为推动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体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