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2024年“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8455线路检测中心
8455线路检测中心
未来学生  |  在校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4年“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2024-08-02 浏览次数:

7月26日,2024年“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宁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和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马来西亚、卢旺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国家的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主题,就如何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张艳秋主持。我校党委书记黄世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魏海生,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黄世和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文化合作迈向更高水平。8455线路检测中心自建校以来就立足青藏高原多民族多文化的实际,关注青藏高原的多民族社会、族群与区域文化及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持续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且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希望与会学者对我校各项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助推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更好发展,帮助我们找准参与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故事的路径和方法。

魏海生表示,在此时间节点召开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传媒大学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切实举措,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改革开放为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文明交流互鉴和文化合作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也对世界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文明交流互鉴与文化合作必将大有作为,推动世界共同迈向现代化。

李怀亮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为推动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题发言环节,来自国内外的10位嘉宾围绕主题,作了精彩分享。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龙小农在《全球文明倡议视域下中非影视交流的价值及其实现》主题报告中,提出应充分挖掘中非影视交流的价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构文化和价值的认同。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海云以《文明互鉴视域下澜湄流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符码表征——以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认同为基础》为题,指出澜湄流域各国一起实现了该流域的减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历史与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吉马布·侯赛因在《文明互鉴与文化合作:通向全球和谐之路》中,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增强跨文化能力和全球意识,增加包容性,增强外交联系和伙伴关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及获得额外经济收益。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副教授加布里埃尔·阿罗尼以《通过数字游戏共享文化遗产》为题发言,认为数字游戏植入文化遗产元素,可推动多元文化交流和传播、共建文化领域的命运共同体。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大众传媒系高级讲师、人类命运共同体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苏加斯·马欣达·塞纳拉斯在《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文化交流、合作与互鉴:亚洲视角》主题发言中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促进和平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世界的现代化发挥巨大作用。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敦陈祯禄社会及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马来西亚研究中心主任陈亿文以《从社会渗透理论视角回顾过去50年的中马关系》为题,剖析了中马建交50年来的历史,指出中马关系是人类建立长期交往关系的经典案例。

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兴年作题为《哲学与政治之间的错位——以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政治哲学互鉴为视角》的发言,认为哲学和政治在人类生活中息息相关,并以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政治哲学为例展开讲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塔研究中心主任哈立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文化互动培养与互鉴》报告中指出,相互理解和学习的能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以《网络专项治理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构建》为题作报告,指出暑期净网行动是中国政府致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活动。中国外文局卢旺达籍专家天赐在《弥合发展鸿沟:中国与东非共同体之间的数字信息和交流研究》中指出,中国为东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提供了显著的帮助,推动非洲数字教育、信息和产业链发展,弥合了中非发展的鸿沟。

随后举行了哈立德先生新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希望》的发布仪式,仪式上他分别向中国传媒大学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赠书。

闭幕式上,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院院长关丙胜作总结发言,祝贺研讨会的胜利召开,并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共论。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之大势,是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此次研讨会加强了跨学科、跨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和现实推广,是一次对主题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个人门户 正版化平台
关注“公众号”
关注“企业号”

青ICP备05000185号-1  
 青公网安备63010202000667号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  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