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维胜一行调研指导民社院建设发展工作-8455线路检测中心
8455线路检测中心
未来学生  |  在校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维胜一行调研指导民社院建设发展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3-17 浏览次数:

3月15 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维胜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调研指导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玉兰,校办公室、人事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负责人随同,民社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部分职工参加调研座谈会。

会上,民社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科围绕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建设、重点规划目标、年度重点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汇报,杨虎得、马玉秀、韩喜玉等与会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座谈。

在听取工作汇报和交流发言后,马维胜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就学院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民社院和民族学学科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历届校党委、校行政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与历届学院班子接续奋斗、数代老师们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密不可分。民族学学科是我校唯一的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和博士授权点,是我校带有指标意义的龙头学科,即将面临的学科评估和博士点评估任务特殊、使命神圣,与学校的学科发展和学校荣誉息息相关,与民族大学的发展定位有关。希望新一届学院班子和全体教师强化大局观念,认清特色定位,着眼发展规划,推动学院实现更好发展。

就做好下一步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重点工作,马维胜从六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和期望:一是抓机遇,迎挑战。学院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家层面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两次民族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要抢抓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战略机遇,紧盯大势,抢抓先机,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寻求发展机遇。从青海省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批示要求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工作,省委也明确了做好“四地建设”和“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发展思路。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以民族学为核心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和以理学为基础的理工医学科群”的建设思路。所以,学院要紧抓机遇,找准科学研究的着力点,积极应对学科转型、人才建设等面临的困难挑战,做到在机遇中育新机,在挑战中求发展。时代是命题人,我们是答卷人,要答好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命题。我校的任何一个学科都与民族学息息相关,要做好“民族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工作。二是理思路、明方向。要进一步树牢大局观念和品牌意识,在理清学院发展定位、明确研究核心领域、确定发展重点问题等方面坚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做好学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切实把民族学打造成为学校的标杆品牌。三是夯基础,补短板。要聚焦提升师资水平、增强科研支撑力、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关键核心问题,强化分析研判,正视短板不足,比如教师队伍总量不足、标志性成果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补齐短板弱项,实现学院高质量稳步发展。四是强优势,提质量。民族学学科发展优势明显,要着力打造民族学A级学科,加强内涵式、开放式建设,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提高高质量教育服务水平。五是抓当下,谋长远。要正确处理好当下和长远、建设和发展的关系,在学科点评估、博士点评估、博士点申报、学科点排名提升、博士后流动站申报等工作中做好统筹谋划,做好抓当下与谋长远相协调、相促进。六是出成果、讲贡献。在学院、教研室和教师个人等层面,都需要统筹谋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产出成果,尤其是标志性成果,更好支撑学科发展。马维胜最后表示,学校将对学院的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希望学院坚定发展信心,建设好学科、建设好学院,积极为学校、青海省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副校长、民社院院长马成俊从紧抓发展机遇、谋划发展规划,完善学科体系、优化学科布局,重组学术团队、调整研究方向,组织科研项目、产出丰硕成果,加强人才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加强专业建设、打造学科高峰六个方面对学院发展提出明确思路。肖玉兰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柔性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团队培育建设及博士后流动站申报等方面对学院工作进行了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

下一步,民社院将按照校领导调研指示精神,明确学科发展定位,尽快出台学科建设三年规划,锚定目标、顺势而上、承压前行,在学院工作尤其是民族学学科发展中做出更大更好的成绩。(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个人门户 正版化平台
关注“公众号”
关注“企业号”

青ICP备05000185号-1  
 青公网安备63010202000667号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  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