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

“疫”路教学 爱在云端——我校线上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同频共振”-8455线路检测中心
8455线路检测中心
未来学生  |  在校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疫”路教学 爱在云端——我校线上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 2022-05-19 浏览次数:

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校教师从三尺讲台到云端平台,与同学们在“云端”相聚,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多途径多角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力做好线上教学过程中疫情防控工作与课程思政教育双结合、双促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琼教授带领的思政课团队在讲授思政理论课时,将当下社会面对的疫情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以思政课教师“课上讲授与课下辅导”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创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大学生思想咨商室”思想交流平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加强有效价值引导、开展理性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坚持、保持定力,培养现代社会应对复杂问题“求大同、存小异”的思维能力。读懂“求大同”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采取“动态清零”政策的保证,做到“存小异”是保持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争取校园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通过思政课的引导,发挥人文关怀,讲深道理、讲透道理、讲活道理,让同学们学会培养大局意识、辩证思维、换位思考,让思政课成为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好课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唐星老师在《教师面试指导》课上,创设线上面试环境,为参与面试学生分组编号,增设学生面试官,配合教师面试官(由任课教师担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面试模拟,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面试实践能力。在《敦煌文学十六讲》《中国古代文学》等课上,积极挖掘网络课程资源,努力开拓学生视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主题入手,通过“视野·材料·方法”北大复旦等名校学子与选课学生线上交流以及线上书籍分享大赛、诗词大赛、“丝路精神”主题学习分享、国学授课、“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宣誓、学生青春寄语撰写等不同形式的线上活动,全方位推进思政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李军乔教授讲授的《工业微生物学》,她从人类历史上历次瘟疫爆发的事件,结合新冠疫情期间具体防控措施,为生物工程专业同学详细讲解了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将本次西宁疫情中体现的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教学中,让同学们通过这场特殊的“战役”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疫情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必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社院韩喜玉老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上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开展了疫情防控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及大学生时代担当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在特殊时期保护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家庭、学校、社会最大的担当和贡献。

药学院盖祥云老师主讲的《药理学》第一课就引入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鲜活素材。在药物的概念中,她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几大药物的用途和分类,讲到药物预防作用的时候,介绍了疫苗的作用原理,讲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和接种疫苗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在讲到诊断试剂的时候,她详细讲解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的概念、原理和意义,同时讲解了核酸检测方法(PCR)的一般步骤。做到了温故而知新,同时将目前的疫情实事与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外国语学院公外教研室承担全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教学班级多,教师教学任务重。疫情之下,公外教研室的赵振强及时向老师们传达学校教务处及学院对教学方面的有关实施线上教学的文件精神,做到大学英语线上教学行动迅速、使用超星平台流畅、保证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也在全力配合教务处组织本年度毕业生校内英语水平考试及延长学制学生的英语考试。

本学期线上教学已一月有余,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总体运行平稳。教师们能够立足自身课程、找准育人角度,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将疫情期间涌现的人、事、物同专业学习深度交融,促进育人、育才协同并重。学生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线上学习,努力做勤学者,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不负韶华、矢志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夺取抗击疫情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教务处)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个人门户 正版化平台
关注“公众号”
关注“企业号”

青ICP备05000185号-1  
 青公网安备63010202000667号
 版权所有:8455线路检测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  8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