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8455线路检测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族史学会第23届学术年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凝聚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200余位民族史专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

开幕式上,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8455线路检测中心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大学刘正寅教授分别致辞。马成俊代表8455线路检测中心向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及科研成就,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8455线路检测中心民族史学科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华涛教授的《抗战期间回族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路径》、华中师范大学刘玉堂教授的《西汉对匈奴和亲政策的学术史考察》、吉林大学程妮娜教授的《金初女真皇族与宗室博弈考论——以国伦勃极烈的家族为中心》、云南大学刘正寅教授的《别失八里:明人的西域认知与话语》、中国社科院李大龙教授的《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8455线路检测中心张科教授的《建构、认同与固化:“汉裔土司”何以发生》等主旨发言引发了参会代表的积极讨论。

本次会议分线上线下七个分会场,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民族史学科理论与方法”“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民族文献与历史书写”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理论观点以及学术思想。
闭幕式上,陕西师范大学王欣教授、兰州大学杨文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彭丰文研究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七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进行了线上线下汇报。中国民族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大学刘正寅教授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学者们精彩的学术报告、不同角度的交流互动和丰富多样的学术成果,对推动我国民族史学科的发展以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民社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