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工作,提升青年学子法治素养,6月21日,我校“八五”普法系列活动之第十七届“竞帆奖学金”暨高校模拟法庭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活动由青海竞帆律师事务所、我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校青年法学会协办。活动中,8455线路检测中心法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三支队伍同场竞技,通过模拟法庭展示学子风采,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吸引了700余名师生现场观摩。

活动中,西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祯青致开场辞,对竞帆律师事务所多年来设立奖学金的社会担当给予了高度肯定,强调模拟法庭打破高校与社会壁垒的实践价值,号召学子以法治信仰投身法治中国建设。

模拟庭审环节,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代表队通过“李宝山故意杀人案”,呈现家庭伦理与法律责任冲突所引发的,法律与情理的深层思考;青海师范大学代表队以“秦勇、秦子安、郑娟敲诈勒索案”,聚焦共同犯罪中主从犯认定、威胁手段界定等展开法庭辩论;我校代表队以“张铎组织卖淫案”探讨新兴社会现象法律边界,通过模拟庭审点明组织卖淫罪的构成要件与场所管理责任在实践中所产生的争议。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晓杰、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才仁卓玛、青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朱丹分别对模拟法庭进行点评,为学生提升法律实践技能作出了具体指导。
西宁市律师协会会长、竞帆律师事务所主任毛尊超作总结发言时,他表示,模拟法庭大赛让法律条文从书本走向生活,“竞帆奖学金”将持续助力法治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本次比赛共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5个、鼓励奖18个。我校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鼓励奖5个,我校魏艺萌同学作为获奖代表分享了从“条文记忆”到“证据推理”的成长感悟,表达了通过实践平台对“德法兼修”信念培育的感激。

本次大赛以案例实践为载体,让法学学子在模拟庭审中深化法律认知,在专业点评中提升实践能力,为法治人才培养搭建了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互动平台;以“一案一评一升华”模式融合“八五”普法要求,既展现高校法学教育成果,更通过“庭审进校园”推动法治观念辐射社会。(法学院)